
越秀白班保姆多少钱,广州83岁老母亲担心自己走后孩子受苦?
这是这个群体最大的痛点,无奈至极。
因为做公益活动的缘故,接触过不少特殊儿童(这里指的不是年龄,而是指他们的智商是正常人几岁时的智商,一些人已经三四十岁了,可是跟小孩子相比除了身体是大人的身体,心智是三四岁孩子的心智,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没有人照顾,不出三天,就得饿死,或者是自己用脑袋去磕墙),他们的家长最担心的就是百年之后孩子怎么办?
照顾这样的孩子,需要耗费照顾正常孩子几倍的精力和耐心,他们的痛苦无法跟人倾诉,当他们选择了接受这个孩子,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用一生去照顾,即便是知道他这辈子都不会和正常孩子上学、工作、娶妻(嫁人)、生子,但那是自己的骨肉,是鲜活的生命,任何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
当衰老的母亲无法再照顾自己没有自理能力的智障儿子的时候,唯有死才是一种解脱,也许会有人问,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吗?难道这个社会不能接纳吗?我会告诉你,更好的办法如果有,这位母亲也不会先送走儿子,我会告诉你,如果这个社会能够接纳,大概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志愿者和公益人士投身其中,是的,其实愿意做心智儿童疗养这一块的志愿者比例都是很少的,虽然有很多机构做心智康复,可是对象基本上是2-16岁儿童,做残疾人寄养的机构很少(所谓寄养就是平时都住在机构里,有护理老师照顾,只有过年回家),大多数特殊儿童过了16岁有能力者上学,没能力者回到家里,后者是大多数中的大多数。
“等我老的时候他们怎么办?如果可以,我希望能比他多活一天”,这是我经常听到的这个群体说的一句话,前些天在小区理发店理发的时候一个阿姨也是这么说,她今年六十不到,儿子29,她说如果她再活20年,儿子也不过是49岁,没人照顾他,他还能活多久?答案其实不用说了,因为答案在她心中。
再回到这个案例,这位母亲岂非也是如此?不想儿子受累,只有让他先上路,我相信这个念头从她接纳这个孩子开始就已经有了,迟早有一天会老,迟早有一天要走到这一步,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保姆有权利继承吗?
首先我们要说明一点,保姆并非是法律规定的继承人,法律规定的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保姆获得遗产的方式也并非是遗嘱继承,而是遗赠扶养协议,遗赠扶养协议是指遗赠人和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的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的协议。
其次,我们在涉及到继承案件来说,无非就是遗赠抚养协议、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根据《继承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要高于遗嘱继承,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定继承。也就是说,遗赠扶养协议与其他形式的遗嘱同时存在时,不论设立的先后顺序,都以遗赠扶养协议为准。
因此,如果保姆手中有遗赠扶养协议,并且也履行了协议规定的义务,那么其就有接受遗赠的权利。当然接受遗赠是有时间限制的,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2个月内,表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英淇继承律师团队提示
老人留下的遗产虽然是对子女的一份关心,但是希望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多陪陪父母,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予以回报,不管老人将遗产以何种方式留下,我们都要尊重老人的心愿,但我们要重视法律规定,保障自己的权利,在遇到继承问题时应及时和专业律师进行沟通,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老年增多?
谢谢提问:
有儿女的靠儿女养老,没有儿女的靠社会养老。
的确,中国进入老龄化,是子女的负担,也是社会的负担。
一个儿女,要承担面双方的老人,压力也够大的,收入高,两个人都上班,还能勉强撑起来。
如果收入低,就得靠社会救济。国家的负担也很大。不管如何?也多亏了赶上了这个社会,党的政策好。关心老年人,保护老老年人,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衣食及各种条件无忧。要是放到旧中国,谁管谁问呢?应该好好感谢党和国家人民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
孝敬老人是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儿女应该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自己知道自己养儿女的不容易,就当知道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那时候条件没現在好,老人得吃多大苦,受多大罪。供养自已上学,盖房,娶媳妇,真是老人一生的讨出,都是为了儿女。不好好养老,怎能对得起他们呢?
为了照顾老年人,国家有“养老院"(托老所),有专照顾无儿无女,流浪孤儿的“敬老院”。国家处处都想着老年人,关心老年人,解除了老年人的反顾之忧。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还晚年都很幸福,这都托了共产党的福。“吃水不忘拙井人,时刻不忘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