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密找个保姆大概多少钱,江苏南京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 ,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
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下面,小编就跟大家来说说说江苏南京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看看你知道的有多少。
1.祖冲之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2.李煜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3.朱棣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
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
4.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人,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
5.徐熙金陵人,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末年(公元975)随李后主归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
6.曹雪芹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7.傅善祥南京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状元。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喜读经史。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才,傅善祥报名参加女科考试后,高中鼎甲第一名。
8.沈福宗1657年-1692年,生于南京,是早期到达欧洲的中国人之一。1681年随比利时教士前往欧洲,一路游历了荷兰、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六国。他们一行分别与罗马教皇和法、英两国国王会见。当时随身带有中国儒家经典和诸子书籍四十多部,把中国语言文字、儒家道德哲学和波动说等文化传到欧洲,帮助西方学家从事汉学研究。
9.萧衍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10.柳如是明末清初名伎,生于1618年,本名杨爱,一说杨朝,杨影怜。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伎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11.王贞仪王贞仪(1768年~1797年),字德卿,安徽天长人,是清代著名女算学家、文学家。王贞仪撰写的《月食解》一文,精辟地阐述了月食发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知识,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12.张简斋张简斋(1880年~1950年),字师勤,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中医世家,民国时期著名中医,有“南张北施(施今墨)”之称,为民国时期“金陵四大名医”之首。张简斋曾任中国国医学会理事长、南京国医学会理事长、重庆国医公会理事长、卫生部中医委员会委员、考试院高等中医考试典试委员、中央国医馆常务理事、南京国医传习所所长、南京中医学校校长等职。
13.孙权孙权, 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死后葬于南京梅花山。孙吴自229年孙权立国,至280年孙皓在石头城向西晋军队投降,共历四世,统治江东前后达72年,是三国中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
14.谭延闿谭延闿(1880—1930年),湖南茶陵人,民国时期政治家、书法家,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延闿墓位于南京紫金山灵谷寺北。
15.张栋梁张栋梁(1887~1937),号仲庵,男,江苏省江宁县人,出生于儒医世家,祖辈六代行医。为民国时期“金陵四大名医”之一,与张简斋并称为中医界的“金陵二张”。1929年3月17日,全国中医药界代表抗议国民政府“废弃旧医”案。
16.刘伯明刘伯明(1887年-1923年),名经庶,字伯明,出生于江苏南京,哲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哲学的先驱者、中国现代自由教育的倡导人、中国现代人文主义的先驱。 近代《学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21年起任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文理科主任、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哲学教授、代理校长等职。并撰写了《论学风》和《共和国民之精神》等文章刊于《学衡》上,倡导朴茂、求实的学风。
17.林散之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18.李国鼎1930年李国鼎毕业于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是南京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1934年参加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英考试。
获他所在考场数学第一名,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著名的凯文迪许实验室深造 。1937年回国,旋即投笔从戎,投身抗日,参加防空照测和钢铁生产。
为什么去西藏自驾的不见房车?
本人五游西藏,除第一次随团川藏318进火车出外,其余四次均为越野车自驾,川滇青新出入八次,路上所见房车实少。
就个人的看法是,房车适用两个极端,一个是行车内地山川大地,每天走个三二百公里,择一风景秀丽小桥流水处,柴米油盐,饭后坐一小马扎于车前,一如自家庭院。一路迤逦走来,半月是它,十天也是它,是为休闲度假。另一个是行车至人迹罕至,生活不便的无人区,此车可供乘客有必要的食住行的保障。
而就我认识的西藏自驾各线,并不适宜小资度徦,但是沿国道行走也没有荒凉到人迹罕见生活无着的境地,以我的性格,说走就走,一骑绝尘,还是越野车随心些。说住就住,可口的饭菜和温暖舒适的大床总是让我精力充沛,而这种充沛的精力是驾车和对付高反必不可少的。
而且,我认为因为车辆尺寸和重心的原因,在西藏的那种路况下,相比房车,越野车的操控体验会更好。
想念西藏,还会再去!
家里应该着重储备什么?
首先,如果住宅附近有比较多的副食商店、菜市场、超市等,不赞成储存太多东西。因为目前疫情防控给基层管理者提出的最大问题是保供。奥密克戎本身毒性已经弱化,不再是威胁生命的最可怕疾病,现在最可怕的是保供不力带来的就医、吃饭等问题。所以这个是防疫人员首要考虑的大问题。只要居住地附近有蔬菜供应商,就不愁有吃的,反而储存太多会造成哄抬物价和浪费。
如果实在不相信保供能力,做最坏打算的话,根据多年户外经验和应急管理课的一些研究,建议这么准备(由浅入深推荐):
一、药品。这是第一要务。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或者需要助眠抗抑郁药品的,必须准备至少三个月的药品。这是关系生命的大事。没有慢性病的也要存点儿连花清瘟、胃药、养心药等。
二、足够的米面油,按照一个月的量准备就行。还有挂面饼干等易储存的面食。
三、几天内放不坏的蔬菜:土豆、洋葱、豆角、咸鸡蛋等。如果家里有塑封机(几十块一个,常见装备),把易坏的水分高的蔬菜切成预制份菜,塑封,放冷藏室能放一周以上不变质。
四、冷冻几个月放不坏的食品:肉类、熟食、鱼虾、肉酱、未开封的预制菜等
五、论年储存的食品:干蘑菇、粉条、脱水干菜、豆类、方便面、罐头压缩饼干、自加热食品等。
六、最极端情况下的终极储存:铁罐军用压缩饼干、军用罐头、蜡烛、收音机、电池、应急求生保温毯、睡袋、轻量帐篷、抓绒衣裤、分体式雨衣、户外炉具、水壶、大容量背包、单兵净水器或净水药片儿、弹弓、手电、手机太阳能充电板、高度数酒精、折叠自行车、能剪断铁丝网的户外刀等。
七、顶级的:一个偏远乡下的院子,有太阳能风电两用板、有水井、有几分地和地窖。
总之,不信谣不传谣,尽量不跟风与什么哄抢采购物资。但是,必要的未雨绸缪还是得有的。